Wednesday, August 28, 2013

别让智力失控

  心慧发现自己年纪越大,胆子反而越小,而且容易紧张。她也觉得自己很矛盾,一方面认为自己冷血,从没真正爱过一个人,另一方面自己又很爱哭。
         在处理男女感情方面,心慧说只要她认为对方不对,一旦决定了分手她就不再留恋,一声“抱歉”就跟对方说“good bye”。因为觉得和前夫在一起没有希望,心慧就毅然离婚,把孩子给了前夫。她可以一年多都没联络孩子,直到孩子从话筒传来一声“妈妈”才忽然察觉到自己的妈妈身份。孩子现在已经唸高中了,然而心慧却说她只喜欢还没上小学的孩子。心慧也受不了前夫的妈妈对她投诉孩子不听话,她会生气地训孩子一番,因此即使难得有机会和孩子短暂相处,也相处得不甚愉悦。
  原本的心慧并不是这样的。
小时候唸佛教幼稚园,心慧听到经文念诵时常常不由自主地流眼泪;当她知道了伙伴人生曾经经历过的冷暖与艰辛,她也会潸然落泪。
心慧如此巨大落差的表现,全在智力的运用。
现代人为了安全感而自我保护时,智力被用来掌控外在的环境,而焦虑则如影随行,令人精神紧张,疑东疑西,结果抑制了真实的性情。小时候智力尚未发展,充满慈悲呼唤的经文赞颂,可以直接进入内心;而当人能够关注别人,一扇通往心灵的窗打开了,自然能够与人同情共感。

别让智力失控!骨肉亲情乃天所赐,可以让焦躁不安的生命安定下来。作为假日妈妈,更要珍惜难得相处的机会;而心慧现在也有新的姻缘,如果懂得忠于自己的选择,爱自己所选,去耕耘去付出,人生可以越老越快活。

Wednesday, August 21, 2013

勇气必须恢复,才能走自己要的路

  为人父母,谁不希望子女成龙成凤?而《增广贤文》中的名句:“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也已成为无数华人家庭根深蒂固的观念,自强的妈妈就是其中之一。
自强的妈妈是个长袖善舞的女强人,对宝贝儿子从小要求严苛。自强唸大学以前,傍晚五、六点过后妈妈就不允许他外出,必须在家里啃书。到现在自强虽然已经踏入社会做事,妈妈的要求依然没变,如果自强工余和朋友喝喝小酒打打球导致夜归,妈妈就会反对。
母亲严格的要求让自强考上第一学府的高中,然而高中考上后自强就开始荒废学业,没专心读书;到了唸大学时,难得住校获得自由的空间,自强好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肆无忌惮率性过生活。唸完书之后踏入社会谋生,自强曾经雄心壮志到国外闯荡一段日子,绕了个圈最后还是回到母亲身边,与母亲一起共事。
自强最遗憾的事,是从来没得到过父母亲的支持、鼓励、赞美,即使是他考高中一役,亮丽的成绩单只换来父母更高的要求。现在他和母亲共事,任何事母亲总以“不管怎么样都是为你好”要求自强服从。强势的母亲让自强变得与父母亲说话不多,更不会讲心里话,反而是朋友才有机会认识真正的自强。
事实上,自强受过高等教育,理性得到充足的开发,做事有条有理,给人留下稳重可靠的第一眼印象。然而,他也觉察到自己有个特点,遇上强势者的时候,他会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然后合理化自己所受到的影响;这样的表现久了对旁人而言,就会认为他在关键时刻经常走调。本质上其实这是勇气得不到开发所带来的后遗症。
教育子女没有放诸四海皆对的硬道理。有的话,只能说方法必须因应孩子的资质来裁定。才质优异者,在苛刻要求之下可以大放异彩;反之,才质羸弱者则在打骂之下形成怯弱畏缩怕事的人。自强虽然不属于后者,然而,也付出了代价-活不出激情,无法对自己所认定的追求全力以赴,无畏无惧,无怨无悔。

与其怪父母造成自己这样,自强不如清醒觉察到自己的惯性反应模式,别再渴望他人的认同与赞美;当考验来临时,正视令自己感受到强大压力的人,尤其是母亲,与对方有一番发自肺腑的表白。勇气必须恢复,才能走自己所要的人生路,才有足够的承担力开创自己理想的生活。

Friday, August 2, 2013

本来无缺失,何处不快乐

  静婷有个非常疼爱她的老公。然而,静婷却快乐不起来,总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
  她最大的遗憾是从没见过妈妈。一出世父母亲就离异,她和一个中度弱智的堂哥由奶奶一手带大,而父亲在外谋生,很少机会和她一起生活。从小学到中学,纯朴憨厚的奶奶每个新学年都会去学校拜托班主任,请老师多关照这个没有妈妈的孙女和弱智的孙子。奶奶的善意却让静婷感到非常尴尬,巴不得有个洞可以钻进去,免得同学们耻笑。
静婷还记得很清楚,唸三年级的时候她从普通班升到重点班,却被老师的言行深深刺伤的情景。老师告诉她,从普通班升过来,成绩已经落后其他同学了,而且她身边只有阿嫲在,因此她自己要好好努力才行。当她成功晋升排在班上前十名的时候,老师竟然在班上说:“一个普通班转来的学生已经排到前十名了,你们这些本来就在重点班的同学在干嘛?”弱智的堂哥在学校也常被其他同学欺负,静婷为了保护堂哥也常挨揍,还被同学盖布袋。奶奶偶尔会叹息说,如果静婷是个男孩子的话该有多好,有后嗣可以继承家族的香火。
童年岁月所遭受的种种委屈,影响静婷对自己的看法,很在意别人的目光。高中的时候静婷就把自己装扮成男生的模样,并且刻意避开涉及家庭情况的话题。同学当中也有人和静婷一样,在单亲的家庭成长。然而,别人却可以乐观正面,还唸到研究院。静婷也想向同学看齐,去接受没办法改变的事实,而不是把伤痛隐藏起来,遇到挫折的时候躲起来哭。然而,静婷始终做不到这些要求,丈夫也爱莫能助。
当诸多由不得自己主宰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如果钻进牛角尖里,不断追问“为什么”,将很难把郁结解开。静婷正是如此,放不开追问当初妈妈为什么要离开,为什么自己没有妈妈来爱。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上一代的恩怨,下一代无需刻意去掀开这个历史秘密。这样做不但对当事人没有任何助益,也拖累自己背上不必要到思想包袱,因此需要懂得悬置不介入。而阿嫲的爱和妈妈的爱,其实都是母性的爱,因此静婷并不缺乏坤性的爱,犹如白糖和黑糖,吃到嘴里都甜,何必对糖的颜色耿耿于怀呢?更何况静婷现在有个疼爱自己的老公,应该好好珍惜,用心耕耘,小时候作为被爱者转身成为爱的缔造者,欢乐人生其实垂手可得。
    能够醒悟自己原来毫无缺失,还有什么理由不能快乐呢?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