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9, 2011

承诺的力量


  小莲的丈夫八年前死于癌症,好不容易一个人把三岁的儿子带大,步入青春期的儿子却很不听话,不喜欢读书。当年丈夫去世的时候自己怨天怨地,接受不了这样的事竟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现在儿子又叛逆,活着简直就在受罪,所以小莲每天晚上都问老公什么时候来带她走。
  我问小莲还记不记得当年丈夫去世的时候,看着幼小的孩子,心里曾经生起过什么样的情感。她说是要把孩子抚养长大。我于是提她成长思维其中一个重要的思考就是面对挑战的时候要清楚自己愿意许下什么样的承诺,在自己难过的时候,困难不知如何解决的时候,再三提醒自己所作出的承诺,会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别因现实上孩子不容易教而忘记了这个承诺。
  诚然,现在的孩子都不容易教。父母如果以为只要说一句话,提一个要求,孩子就会跟着照办,那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当事与愿违的时候,觉得很苦恼,很焦虑,然后把焦点放在如何处置孩子,让孩子受控制,其实是没有醒悟到当中大部分的压力是自己制造的。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是否就已经持之以恒地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孩子的生活起居,是否有养成良好的规律?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是否有营造愉悦的氛围?这些基础如果没有打好,孩子到了理性与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必然不容易教。倘若事情的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最大的考验莫过于父母的耐性以及父母本身再学习的动力是否足够。
  最后,我告诉小莲心不能够累,她的丈夫曾经积极地抗癌,但是他想活的机会已经没有了,而活着的她,是否有给自己机会去努力,去学习,去创造?这个过程,自己许下的承诺将是过关的力量。

Monday, August 22, 2011

我该如何抉择?


  林媛告诉我她刚刚结束了十三年的婚姻,因为丈夫有了外遇,从发现问题到正式离婚,只是短短的几个月。离婚后孩子无法接受,晚上会哭闹找父亲,丈夫现在也想回头,但自己无法接受,当初大家在尝试解决问题的时候丈夫并没有认真检讨自己,等到办好了离婚手续之后才来哀求,林媛觉得已没什么意思了。
  我请她觉察自己一下,当自己在描述这个遭遇时,是否感受到自己心中的那股怨气。她不置可否,并回答说她已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我还是要她看清楚心中的那股气,不然为什么会说“活在二十一世纪,天底下有哪个女人能接受丈夫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女人只在家相夫教子,喜怒哀乐都由丈夫决定”这么一句愤愤不平的话。我补充说:“婚已经离了,但是这口气放不下的话,如何能够再度开心过日子?”
  我提醒她检讨自己的责任对于放下心头包袱的重要性。她告诉我她的性格倔强,不够温柔,丈夫比她小两岁,丈夫从小受宠,要人迁就,双方婚后在别人眼中是对恩爱夫妻,其实丈夫是个敏感的人,不喜欢做家务但却被要求分担,但自己是个职业妇女,也需要丈夫分担家务;而丈夫也要求自己要亲婆家的人,不应该常回娘家,但自己做不到,对于丈夫家人的一些生活作风,自己很排斥,无法接受。
  她也告诉我嫁给丈夫之前,自己有段耕耘了很久的恋情,双方正式注册结婚,也联名申请了政府的房子,对方却在举行华人婚礼前的三个月悔婚,她在受到创伤的时候,丈夫出现了,就这样和他结婚,也不清楚到底喜欢丈夫什么。
  我提林媛留意自己的行为特性。过去两次,她在面对人生重要的抉择时,都是草草了事的。在遭受感情的创伤后,因为内心的失落与空虚,就下了结婚的决定,现在因为丈夫的外遇受了伤害,也是一样仓促地离了婚。一旦下了决定,就不愿意调整自己,一意孤行到底,这是她的自我特质。
  林媛告诉我她有给丈夫机会,但对方没有做出任何改变。我提她真正的给机会,心里头是不能够有任何标准要求的,否则就会觉得对方诚意不够,没有彻底悔改。这样的行为特质将来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这个问题需要认真思考,我告诉她。
  林媛开始不出声了,过来一阵子,她问我该如何处理丈夫想回头的这个问题。
  我缓缓地告诉她,自我在受伤的状态下是无法做出清明的抉择的,她已经有了两次这样的经历了,同时也要提防自己下了决定就不愿意调整自己的特点,现在不如暂时搁置决定,给自己空间疗好伤,等自我健康了,才能做出明智的抉择。

Monday, August 8, 2011

重新扭开爱的水喉

        秀琴对目前的工作很不满意,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理想事业,她身边虽然有人给了她一些意见,但她无法肯定到底别人的看法是否存有故意陷害自己的意图,还是真的对自己有益。
  她也跟我分享了她和父母相处的情况。大家虽然生活在一起,但关系不好,小时候父母重男轻女,十二岁她就要做家务,而哥哥和弟弟都不用。她很坦诚地说自己喜欢和父母唱反调,想做什么就做,听不进他们的意见,认为父母总是制造障碍给自己
  她说自己在择偶方面,虽然父母反对,但她还是按照自己的主意来做。结婚七年后自己主动提出离婚,而当初选择这个丈夫,也说不上是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想先有个伴,等到更理想的对象出现再说。秀琴最后补充说,也许和父母唱反调已经是她的性格了。
  我了解秀琴为什么会养成这样的习惯。我告诉她,她是通过反对父母来发泄自己被父母忽略的不满。我问秀琴这样子做的动机又是为什么?她愣了一下回答说是因为憎恨他们,我告诉她不是的,源头始终是她渴望得到父母亲的关爱,在行为上却用了反面的方式来提出自己内心的诉求,结果缘木求鱼,父母无法真正感受到她的心声,造成双方的情感愈来愈疏离。
  古人所谓的“三岁定八十”,小孩一旦养成通过反面的方式来发泄内心得不到的关怀,长大之后的忌妒心会变得很强烈,对自己现有生活的一切容易生起厌烦感,老是觉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如果不幸在事业上或情感上波折连连,很容易牵怒他人,把情绪发泄在无辜者身上,日子久了,内心的愧疚感与空虚感将影响自己对人和对自己的信心。
  秀琴原初的困惑-想要找到自己的理想事业,想要辨别别人的意图到底是好是坏,只是多年养成的反面表达自己情感的习惯所造成的蝴蝶效应,让她把对生活现状、甚至对自己常常生起不满不安的情绪,转移到对别人的怀疑上。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建议秀琴回去重新扭开爱的水喉,让她与父母之间堵塞多年的情感流通,正向地去表达自己对亲人的一份关怀。

Monday, August 1, 2011

苯人的福气

    我第一次见到阿珍的时候,对她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一番交流,阿珍增加了对我的信任,开始愿意与我分享一些她过往的经历。
  婚姻对她而言是一场梦魇。丈夫除了家暴之外,还不断在外头拈花惹草。为了两个孩子,她忍受了十六年,在孩子面前从不说他们父亲的不是,然而自己内心对丈夫的怨怼却无从释怀,日子一久,影响了与人交往的自信,对人产生了莫名的恐惧,难怪她无法清楚表达自己。
  她身边的军师都说她笨,不懂得保护自己,与丈夫斗到底,这样的评语更加令她百上加斤,觉得自己很没有用。当她和我说起她两个孩子的时候,我察觉到她双眼闪亮着希望,露齿而笑,一副老怀安慰的慈母样。她的大儿子正在服役,还拿了奖学金要念大学,小女儿在念高中,两个都很懂事、自爱,也懂得爱护妈妈。
我恭喜她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远了。她超强的忍耐力让经济无法独立、个性柔弱的她保护了孩子,给了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自己的困境成了孩子量身定做的锻炼资源。当我说她苯人眼前虽然吃亏,可福气却在将来的时候,她即时松了下来,露出灿烂的笑容。我鼓励她在“独立”上着力,第一步当然是学习经济独立,更重要的是取得精神上的自由,如果不能放下怨恨,肯定自己其实正一步步走向光明,过去负面的能量就无法离开她,只要能够做到这两步,其他现实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阿珍离开的时候,主动给了我一个强而有力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