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13, 2013

与其惶恐,不如把本领练好

  慧慧过着一边享福,一边惶恐的日子。
  她很幸运,有个会赚钱的老公,可以衣食无忧;但她也很惶恐,因为她有个令她觉得遗憾的爸爸、无奈的妈妈、头疼的弟弟,还有放不下心的老公。
  爸爸有祖荫庇佑,过着“饭来张口,茶来伸手”的日子,无须工作。妈妈也一样,十指不沾阳春水,养尊处优过生活。优渥的生活条件让爸爸妈妈养成了赌博的恶习。家道中落之后,爸爸因为赌债而跑路,不时会打电话向慧慧要钱。妈妈也不遑多让,越赌越凶,需要慧慧接济。轮到弟弟也如此,向别人借钱来赌,然后债主向慧慧讨钱。至于老公,则若断若续维持着另一段关系,还有个女儿,一旦酒喝多了,就无法自律。
爸爸后来中风猝死在回家途中。慧慧很遗憾,当时拒绝即时去接爸爸,错过见爸爸的最后一面。妈妈罹患癌症之后虽然没再赌,情绪却经常反复,妈妈还会觉得她无情,不帮弟弟还赌债。这些事情让慧慧很慨叹:“活着究竟为了什么,自己的钱都被别人花掉,现在自己有小孩要带大,自己似乎不是好女儿,好妈妈,好老婆,娘家的事总是要老公帮忙”。
没钱的人以为有钱烦恼就没有了。然而,慧慧原本宽裕的出身,一样变成诅咒,家中成员皆因耽于享乐而衍生出无穷的后患。慧慧是在缺乏严格要求之下成长的,没有任何本领,不懂得思考,以老公为依赖的对象,自我要求的心不够强,欠缺拼搏精神。别人看她是衣食无忧,但她自知潜藏着的问题很多。要维持婚姻的幸福,夫妻各自都要有足够的能量与能力来付出。如果有依赖,就会有索取,就会有冲突,有惶恐,有不安,最后任由想象失控。

与其惶恐不安,不如开始自我要求,把本领练好,对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福不要享尽,当下就把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勇于自我锻炼。

Thursday, December 5, 2013

及时行动人生才不会有遗憾

  建雄有个“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人到中年、长相粗犷的男子,在忆述母亲的时候也禁不住哽咽落泪。
  建雄是老大,有两个弟弟,父母亲是水泥工人,工作辛苦,还要离乡背井到外地谋生,把三个孩子交给阿嫲照顾。从小就很有父母心的建雄,八岁起就代替母亲煮饭料理家务,妈妈因此对这个儿子赞誉有加,很少打骂。因为家境清贫,培养了建雄刻苦耐劳的意志力。他可以踩十公里的脚踏车去上学,后来他从事建筑业,也和父母亲一样认真勤奋地工作,别人有午休而他可以不需要。
  建雄的妈妈患了遗传性糖尿病,四十岁后身体就不好,有一次的工伤意外砸伤了背部,之后健康就每况愈下了。外婆去世的时候,妈妈意外折断了脚拇指,最后需要从大腿以下截肢,长期坐轮椅。没过多久妈妈的肾也出了问题,需要爸爸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背妈妈到医院去洗肾。很快的,妈妈的肝也硬化了,最后连视力也失去,然后就撒手尘寰,离开人世。
  建雄因为在外面工作,赶不及回家见妈妈最后一面,只能跪在妈妈灵前懊悔,他再也无法实现自己原来的愿望--等赚多一点钱买了房子之后接父母亲一起住。
  现在的建雄年纪虽然尚未过半百,却显得慵懒老态,头发稀疏。随着经济环境的变迁,建雄赋闲在家有段颇长的时间。游手好闲的日子过久了,建雄原本具有的意志力,在吃喝嫖赌等恶习的侵蚀之下,已荡然无存。
  妈妈在世的时候,建雄需要等有钱买了房子才能好好孝顺妈妈;现在赋闲在家,他则在等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积极生活。
  诚然,行孝无法及时是人生的一大遗憾;而无法当下积极投入生活,把自己、乃至父母亲身上原有的“活到老,坚持到老”的做人精神发挥出来,遗憾更大,因为生而为人却自甘于虚度一生。

  此情常在我心间!如果妈妈真的永远活在自己心中,即使活到一百岁,人必然会自觉要求自己,让妈妈以自己为荣,让妈妈放心。

Thursday, November 21, 2013

焦躁令你无法继续做好千手观音

  丽霞从事美容已有三十年,近来身心皆疲,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导致身体发痒抓破皮,必须戴手套来减少因为接触到水带来的刺痛。
她很后悔家中光景好的时候,财务不懂得规划,没有投资店面,现在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承受高昂的租金,过着“手停口停,赚钱难”的日子。一方面她离不开传统店面带来固定的客源,另一方面又觉得无法赚到足够的钱,可以帮她解除因为先生投资失误带来的债务。眼前她有个机会尝试网络行销的事业,然而她却有点茫然,觉得鱼与熊掌似乎很难兼顾。
丽霞的先生有上班,薪水还了债之后,已无法给到丽霞家用。两个儿子目前在念大学。大儿子说读书要认真,兼差会分心;读大一的小儿子则说要等到大二大三功课没那么繁重的时候才找工作做。丽霞对先生的要求其实不高,只是希望他能分担一点家务,说一些关心自己的话就够了。然而,先生不会鼓励丽霞,只会在被要求之下才稍微做点家务,不然只会要孩子来做,而孩子则会反问为何爸爸不做。
所有赚钱养家、料理家务的责任全都由丽霞包办,她是家里的千手观音。这样的安排,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这种生活模式,其实也出现在很多现代华人的家庭。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母亲对孩子只要求他们专心把书读好,其他什么都不要理会。丽霞儿子说的话,其实只是在重复小时候丽霞告诉他们的话。日子久了,孩子就活在自我关注圈之内,不懂得感受父母亲的辛苦,自然就不会主动分担,以兼职来减轻母亲经济上的压力。
是丽霞自己把儿子老公给宠坏了,现在他们都不会主动分担,也就无法怪责他们,自己唯有凭意志力继续承受下去,反正过去就是千手观音,从来没有做过千金小姐,挨得起辛苦。但丽霞现在却有身心交瘁的感觉,内心的焦躁感使得她心神不宁,无法安眠,需要借助药物。经济压力、生活压力,和长时间的操劳,然而体能却无法修复,此涨彼消,久了身体就出状况。
人生处于困难的阶段,心态上总希望它快快过去。丽霞也一样,会问绑在身上的经济炸弹什么时候才能解除。这样想就生起怪责与怀疑,当意识到事情不在自己掌控中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左思右想似乎都没有出路,结果陷入焦躁的泥潭中。

要继续做好千手观音的角色,就要觉察到其实“求快”令自己焦虑,让自己失去做千手观音最最重要的本钱-健康。懂得即来之则安之,债能还多少就多少,直到还完为止,不再问要到什么时候,这样脑袋才会灵光,才有机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出路。

Thursday, November 14, 2013

有所保留的爱让你两头不到岸

  顺萍是个终日埋头做事,把自己绷得很紧的人,经济上她焦头烂额,而婚姻更是她心口永远的痛。
  在十七岁花样年华的时候,顺萍认识了丈夫,八年后两人一起步入婚姻。顺萍说她很爱丈夫,丈夫三番四次偷腥她都选择原谅对方,而丈夫有偷吃的行为,早在结婚前三个月顺萍就知道了。十几年的婚姻生活,夫妻俩都各自为政。顺萍说丈夫要她按照他所安排的职业道路走,她不接受,她选择自己开创事业。
  顺萍做生意过于激进,过度举债而变成卡奴,即使成年累月努力不懈地工作,应付循环利息的包袱只有越来越沉重,负债十年顺萍都不敢让老公知道。顺萍自我解释的理由是:“很多婚姻都因为钱财与孩子的问题而闹翻”,她要求自己不要为了钱和孩子的事而与丈夫发生争吵。
  然而,顺萍捅出的篓子终究还是让丈夫知道了。虽然丈夫手头上有足够的现金帮顺萍度过难关,但他却见死不救,还不允许家中其他成员帮忙。这个打击让顺萍的心恍如掉入冰雪之中一样。顺萍本不想因钱财与孩子的事而与丈夫发生争执,但结局偏偏就这样,两个人的关系撕裂得严重,现在两人虽然还是住在同个屋檐下,但见了面彼此都不打招呼,形同陌路人。
  刚步入婚姻的时候,顺萍因为丈夫的行为影响了对丈夫的信任,但她却没有正向回应问题,主动增进彼此的相处和深化感情,反而把恐惧与怀疑埋在心里,爱得有所保留,形成彼此切割的生活模式。顺萍所谓的原谅丈夫偷吃,实质上爱得很勉强,其中带有在意自己颜面的动机。在事业的奋斗上,又夹杂着想证明给老公看的念头,自然就心高气傲和浮躁起来,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样的结局其实是必然的。
  顺着婚姻问题来思考,顺萍可以继续留守在这个家,等老公老了自己回来,反正社会上很多人的婚姻也是这样;然而,也有人的婚姻过得很幸福,真的有必要等到大家老吗?

  诚然,最具价值的是去深刻觉察自己内心缺乏爱,把爱藏起来,然后转移目标。在爱人的过程中保证有冲突,保证会受伤,但最好的保护是学会在自己身上找答案,在面临考验的时候让自己过关。

Thursday, November 7, 2013

勉强而做的道理,让头脑变得僵化

  声线富有磁性的少强说起话来老气沉沉,虽然他才刚刚步入天命之年。
  家境原本不错的少强,因为父亲破产,母亲早逝,年纪很轻就踏入社会谋生,扛起家计。对癌症病逝的母亲,少强一直惦念不忘—她的身教、教诲,少强铭记心中。母亲曾经告诉他:“什么教都可以信,就是不能信比较,要比较就自己跟自己比较”。大家族一起生活,母亲总是选择看别人的好而不是别人的不好,因此日子过得比其他妯娌来得安然。父亲事业失败之后意兴阑珊,借酒消愁,生活的担子落在少强母亲的身上,她以默默承受来保护家的安稳。
  少强的母亲寿命虽然不长,却没有遗憾,因为她很早就知道自己天命之所在去成全一个家,让这个家安稳、得到发展,并且依此积极生活。对比之下,少强却一身疲态,说起话来一点感染力都没有。少强的解释是人都有脆弱的一面;除非他不想做,否则他会尽力,自己也不会做违背良心,犯法的事。
除了遗憾自己来不及长大母亲就走了之外,少强也很遗憾,自己和同龄的朋友相比之下,没有一段梦想放飞,浪漫而风花雪月的岁月,自己有的只是工作的记忆。在做事这面,少强虽然觉察到自己无法感染别人,让别人动起来,但他的解释是:这是过去他比较不喜欢表达的缘故。
看得出来,母亲的言传身教,给少强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一直很努力地去做好一个模范儿子该有的表现。长时间在宗教上的探索,也让少强懂得很多的道理,可以头头是道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少强却表现得不够坚定,自己跑票。
很想自己好,强迫自己按着标准定义来生活,然而缺乏深刻的感受和消化,行为就变得勉强,缺少感染力,自己不快乐。少强的不消化,在于从贫乏的角度总结自己的过去,遗憾母亲的早逝与自己无法拥有一段浪漫情怀的青春岁月。事实上,少强有强大的母爱支持,以及工作锻炼塑造起来的责任心。生命有了这两个太阳,就有足够的自信与意志来回应各种挑战。一念之差,人就活在欠缺中,对当下爱自己的人,重要的人,感情反而游离不定,不敢痛痛快快爱一场,投进去,同欢苦,共进退。

勉强而做的道理无法入心,表现就出现落差。少强记得母亲说不要与人比较,行为上他偏偏就在比较。如果道理不能实实在在帮到自己过关,就不应该鹦鹉学舌地接受,让头脑变得僵化。

Thursday, October 31, 2013

带着一颗依赖的心,到哪里都是苦的

  宝华被情扯得身心好累,钻进牛角尖里,爱在夜阑人静的时候活在过去苦涩的回忆中。
  宝华的父亲在她六年级的时候就病逝,她自小和二哥感情很要好,視二哥如父。遗憾的是二哥两年前癌症病逝,留下孩子由宝华抚养,而妈妈三年前也生病离开了。宝华的婚姻也不好,好赌的前夫留了一屁股债给她扛,她如今唯一的亲人只有大哥。
  宝华有能力,身边也有贵人帮,赚到钱生活,然而她却走不出哀痛,脑海中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小时候和哥哥开心生活的画面,还有二哥躺在棺木中的画面。
  人都要求至少有一个人来爱自己-小时候是父母,当父母缺席的时候,有兄弟姐妹的关爱,成家后则由另一半来接替。奈何这个世界不受我们控制,父亲的早逝以及婚姻的不幸福,导致宝华更加依赖兄长的关爱,让虚空的情感缺失得到填补,以支持自己独自面对生活必须承受的压力,当这根唯一的支柱倒了,必然痛不欲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
然而,依赖不是爱。要走出哀伤,就要正视依赖存在的事实。喜欢想当年想过去,依赖心就跑出来,心就沉重乏力,好像活在地狱之中。真的爱是承担,做好自己,欢喜奉行去完成离开者的托付,有使命又有目标积极去生活,怎么有时间哀伤?不然树熊心态容易导致自己草草率率地把感情交托给错误的对象,最后再尝苦果。

带着一颗依赖的心,到哪里都是苦的。我们无法把它赶走,只能觉察它的存在,能够保持觉察就有自我主宰的能量,集中精力于生活的磨炼,扛起责任的锻炼就是真正自信自立的建立。

Wednesday, October 23, 2013

心房敞开,温暖的家就在眼前

  桃乐丝(Dorothy)渴求真爱,对爱情有清晰的标准,却在自导自演的感情路上,越走越困惑,搞不清究竟自己是否具备爱人与被爱的能力。
  来自单亲家庭的她,向往有个温暖的家,并从父亲所欠缺的形象中勾勒出理想对象的要求:有一个可以靠的肩膀,带来安全感。
众里寻他千百度,茫茫人海中桃乐丝遇到了符合她理想的对象,两人生活在一起。对方风趣幽默,会逗桃乐丝开心,对他的家族孝顺,还告诉桃乐丝可以给她一个温暖的家。
六年前桃乐丝从梦中惊醒过来。男朋友向她提出分手,告诉她说其实跟她在一起的这些年,他一直都不忠贞,还忠告她往后再交男朋友,千万不要对对方太过好。自己的真心换绝情,桃乐丝很不甘心,一直想找出箇中原由。
对男友,桃乐丝百分之一千的信任。男友喝酒到半夜,酒醉要她开车来接,她二话不说就起身,回家以后还帮男友把身子擦干净让他睡觉,过后也不会像其他女人那样碎碎念。桃乐丝说她不会这样子做,不是因为太在乎男友,担心会影响双方的感情,所以不敢出声,而是她对这些都没有感觉。
问题恰恰在此。桃乐丝的男友是个古灵精怪的人,健谈风趣,生活要求乐趣和情趣,对规律化、一成不变的模式很快就厌烦;而桃乐丝与他在一起,只照顾生活起居和三餐,当对方的听众,除了点头以外,没有什么反应,自己活在个人的思想世界里,男友和她在一起的热度很快就降到冰点,然后偷吃,分手其实是必然的。
虽然大家一起生活了一段日子,双方还是停留在爱的感觉层,重视的是对方符不符合自己口味,一旦对方无法满足自己,就作新的尝试。唯有当对方不符合自己的理想而自己能够自发自觉地改变自己,情才扎根,才能一如既往地信守。分手时男友告诉桃乐丝说他最爱自己,没能力爱别人,话虽残忍却道出事实:他没有准备改变自己来适应平淡乏味的生活。而桃乐丝呢?男友符合她所勾勒出来的理想形象,然而这个索求却被击破,自然很不甘心,分手后会耿耿于怀、斤斤计较自己过往的付出。
什么才是理想的爱情?定义越清楚,在寻寻觅觅的旅程中注定永远不会满足。这是因为当中有要求世界来符合自己的心态,这种索求一旦实现,一段日子之后就习以为常,冷漠就开始,然后思想就会告诉自己,说感觉不到爱的感觉,大家在一起不快乐,最后选择离开,继续流浪寻觅真爱。
桃乐丝后来的婚姻,就是如此。她和丈夫的感情有如冰块一样,大家只是室友,各自生活在自己想当然的世界里,没有交汇。尽管桃乐丝不愿意把孩子交由家婆带,丈夫以不认为桃乐丝能够同时做好妈妈和职业妇女的角色,会把她搞得很累很乱为理由,执意而行。桃乐丝的老公也说她:“不会煮饭不会做事不会撒娇,那我要你干嘛!”桃乐丝把老公的话解读成对她的批评,脆弱输不起的自我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生活得很不快乐。
桃乐丝的情路就像打乒乓球一样,输了两局,然而她还是有机会在决赛中挽回一局的。关键在于认清自己的伤痛难愈,来自脆弱输不起的自我,思想上误认为自己是因爱受伤,遂怀疑什么是真爱,知性上想把它弄清楚,明确真爱的定义。桃乐丝是因为不满而受伤的-因现实的伴侣不符合理想的形象而不满,而受伤,并且在这里千回百转。
情要扎根,就必须回来改变自己,放下对爱情模式的执著,打碎自己过去的形象。过去桃乐丝习惯以不说话不吵作为关心丈夫、体谅丈夫压力大的固定模式,然后活在自己想法的世界里。现在则要主动将心打开,轻松开心地交流分享,让情感流通。能够触动到彼此心中的那份情,才学会感同身受,才能解开处理生活事务时彼此的硬邦邦。

老天爷对桃乐丝很好。不久前老公在回家途中告诉她:“想找回刚开始认识的那种感觉”。就像童话故事《绿野仙踪》里的桃乐丝一样,现实的桃乐丝过去迷失在爱情的森林里,找不到回家的路,吃了不少苦头。现在只要主动敞开心房,王子就在身边,温暖的家就在眼前。

Wednesday, October 9, 2013

过度鸡婆伤害了自己

  干练、事业有成的玉钗多年来一直无法释怀闺中好友对自己的伤害。
  中学年代认识的老友开补习班,邀请玉钗加入,玉钗做事非常勤奋认真,不怕辛苦,每年都替好友兼老板赚很多钱,好友因此对她很信任,授给她很大的行政权。好友的生意是夫妻档,后来夫妻俩离异,事业拆伙,两人都想争取玉钗加盟。全体员工只有玉钗一个人挺好友,站在她这边,其他的全都因为另一方的实力更强而加入敌对的阵线。
  玉钗的好友离婚不久就再婚,好友再婚的时候玉钗问了她一句话:“如果有一天你需要在我与老公之间做个选择,你会怎么做?”玉钗的好友告诉玉钗,她会选择玉钗,而她的老公有自己的事业,加上有前段夫妻档共事的教训,她本人不会让老公插手补习班的事情。可是事态的演变并非如此,好友的老公介入了补习班的运作,和玉钗发生许多摩擦,两人关系日益恶化,玉钗认为对方想把她逼走。
  后来玉钗的好友把一间幼儿园顶下,建议玉钗投资经营,由她自己来当老板。对好友的关照,玉钗感到开心,并且向好友借了钱凑足资本。怎料到打击接踵而至:首先是幼儿园的产业被法院查封,接着是丈夫因为玉钗的投资失误而苛责她。玉钗与丈夫的关系,本来就因为丈夫有外遇而不好,现在得不到老公的体谅,玉钗愤而收拾好衣物,带了两个孩子,离开丈夫自立更生。
  就在自己落难难过的时候,玉钗的好友竟然在年尾过年时,要从玉钗的年终花红中一次过扣除玉钗所借的款项。提到这件事的时候,玉钗还是气愤难消。更令玉钗恼火的是,她曾经告诉好友把补习班卖给自己,但好友决定跟随老公移居美国的时候,竟然把补习班很便宜地卖给前夫。玉钗补充说:“她要卖给其他人都可以,为什么要卖给当初诽谤我们的敌人!”就好友对她的伤害,玉钗说她的泪水已经流太多了,为什么好朋友要这样对自己,难道是上辈子欠她的?
  玉钗在好友婚变分家的时候选择挺好友,看得出她是个讲义气的人。然而,在讲义气之后,她也要求好友对她重视。好友授权给玉钗,给她一个发挥的舞台,就是一种肯定和重视。当好友的第二任丈夫介入这个事业时,出现了两个人互相竞争受重视的角力。身为开荒元老,玉钗的影响力更大。得势者容易盛气凌人,言行失去分寸,必然制造很多机会让别人可以放大自己的过失,逐渐影响老板的观感和判断。时间久了,玉钗和好友的关系逐步起了微妙的变化而她却没有察觉到,还是依然故我地发号施令,还在替自己的言行合理化,以为自己尽心尽力在替老板赚钱,让老板有闲暇享受人生。
  其实欠债还钱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玉钗不是因为还不起而受不了花红被扣除的压力,真正的伤害是好友把钱要回来的举动彻彻底底粉碎了玉钗理所当然的想象,原来她在好友心目中已不再重要。小时候玉钗曾经历过年过节被债主讨债的难堪,没有正向好好安顿自己曾经贫穷的出身,长大后在人际关系上一直透过别人对自己的重视来填补,这种追求补偿的渴求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因此玉钗后来在自立门户后虽然事业有成,却始终无法释怀当年难堪的感受,看不到过去帮好友时吸取的经验与锻炼,让自己终身受用。

  执着于别人对自己的重视,要求别人一定要听自己的,行为必然很鸡婆,感情用事,不断演出打击自己的戏,然后哀叹为什么好心没有好报,孰不知是自己的鸡婆伤害了自己。

Wednesday, October 2, 2013

学习从跌宕的人生领悟自己的使命

  清吉经常陷入自我怪责的低落情绪之中,说起话来声线微弱缓慢;虽然他才过而立之年,却有一副憔悴落寞的容颜,反映他的人生经历了不少的坎坷-亲情连番打击,事业和爱情也屡遭挫折。
  从小他和父母的缘分浅薄,多数是由阿嫲、两个阿姨和舅舅照顾,妈妈去了国外工作,偶尔才回来一下,见个面就离开了。因此清吉小时候经常问到底妈妈在哪里,念小学的时候他需要编很多理由来应付老师、同学的提问。妈妈在他读中学的时候终于回来长住了,然而清吉却不懂得如何与她相处。
长大踏入社会之后,因为清吉心里老是怪责为何要生在这样的家庭,行为上就有了偏差,活在自我关注之下,总是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自己会成功。因此,清吉不顾家人的劝告,抄捷径尝试一些投机性的生意,结果铩羽而归。对家庭,清吉认为单靠自己一人也无法改变什么,因此对于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就当没看见。生意失败后他不敢面对这个错误,不敢面对与家人的关系,也不再信任朋友。
烂摊子没好好收拾之余,清吉去了大陆帮朋友开发市场,以为出去走一趟就可以衣锦还乡,所有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岂料那又是一次无功而返的尝试。接下来清吉交了女朋友,两人却经常因为经济与事业问题而争吵,言语上互相伤害,外婆也在这期间癌症去世。外婆病重的时候,清吉觉得难过,但他认为自己也不能解决什么;口头上他懂得说“珍惜当下好过遗憾终身”,然而他所指的是珍惜自己的时间,过好自己,因此他没时间陪外婆。
没多久清吉又面临人生另一次的抉择-父亲得了末期大肠癌。父亲告诉清吉没有关系,让他去做他该做的,反正最坏的结果也就是这样。为了赢取女朋友的信心,清吉选择去了越南闯荡,两个月后就接到父亲病逝的通知。回家把父亲的后事料理好之后,清吉也与女朋友分了手。
现在清吉与妈妈、妹妹同住,而妈妈胆囊膀胱发炎,尿道感染,卧病在床,大小便需要清吉与妹妹打理。无法给到妈妈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让清吉感到很难过,在帮妈妈梳头擦背的时候,清吉忽然生起一种爱的感觉,过去因为与妈妈相处不甚愉快,他只对女朋友有过这种感觉。
回顾自己的过去,清吉说他一开始只懂得怪别人,现在则怪自己,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无论是一味地怪别人还是过度怪自己,只会让人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之中,进而生起逃避与贪求的行为,最后自己必须吃尽苦头,清吉对此有切身的感受。他从妈妈不在身边的欠缺感中滋生出对世界的索讨,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证明自己,把全副注意力都摆在赚多点钱上面,亲情这部分-阿嫲、父亲,自然变得次要,等到亲人逐一失去之后,则陷入无限自责的哀痛中。
其实,人生每一个行动都是价值的抉择,都要付代价,没有免费的午餐。追悔无谓,关键在于学会从所交的学费中觉察内心深处的呼唤究竟是什么,领悟到等于把握住人生的使命;而使命越早确立,越有机会活出激情,活出精彩。众里寻他千百度,现在蓦然回首,清吉发现亲情才是自己更深沉的呼唤,当下他就没有白交了过去的学费。跌宕的经历帮他涤净杂染的心,重新恢复母子连心的性情,“用心来照顾妈妈”自自然然成为他自己许下的承诺。
透过真实的体验提炼出来的价值,远比信奉什么教条框框来得更具生命力。世界一直对清吉敞开怀抱,他有多个妈妈,多个爸爸,过去因为不会这样想,才会认为自己活在黑暗中,而真相却是-他一直都活在阳光普照的大地上。

把握使命值千金!年轻的清吉其实是幸运的,他接下来的人生一定会更精彩。

Wednesday, September 25, 2013

身处困境,唯有接招

  天地虽大,人一旦处于困境,是无处可逃的,越逃避越是无法摆脱困境,这是菁惠的发现。
  菁惠的妈妈是童养媳,和爸爸没有感情基础,菁惠是在家暴不断的环境下度过成长的岁月。由于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氛围,菁惠很早就草草了事,找个对象嫁了。
  菁惠本以为脱离苦海,怎知道遇上的丈夫很爱喝酒,酒品又不好,酒醉后同样有暴力行为。丈夫虽然有承担家庭经济,也会帮忙照顾小孩,但却很霸气,控制菁惠的自由,连小孩对爸爸也是感到畏惧。
  为了保护孩子,菁惠说她只能默默忍受,遇到问题不敢和丈夫说;她从事服务业,事业上丈夫给她很大的阻力,让她觉得很辛苦,很累,自己也越来越胆小畏缩。
  菁惠所处的年代和妈妈的年代有二、三十年的落差。旧时代的妇女没有选择的自由,社会灌输的价值观念,让旧时代的妇女默默接受命运的安排,然后欢喜奉行,把所处的困境视为自己的使命,坚毅不拔地挺过去。时过境迁,这种观念淘汰之后,人陷入困境通常只会怨天怨地,最后怪命运为什么如此不公平;而一味将责任委诸于外,也就等于放弃自己手中的自主权。
菁惠没有觉察到,她和妈妈不一样,她行使了自由选择的权利,用婚姻来逃离不好的家庭氛围。如今再次面对婚姻的氛围不好,她一样拥有自主创造的空间,可以通过事业发展与心灵成长来提升内心的能量,以回应婚姻带来的锻炼。如果她不自觉地以为她的胆怯是丈夫的霸气与暴力造成的,她就无法深入觉察到,其实是自己的逃避将她变得那么畏缩胆怯,结果在有选择权之下重复母亲的遭遇。

当不好的事情降临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沉得住气接招还是最好的回应之道。

Thursday, September 5, 2013

活在形象中让你空乏疲困

  老大驰骋江湖一转眼已过了二、三十年。
  十二、三岁的时候,老大已经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做生意赚多点钱给下一代过更好的生活。因此老大虽然有机会考到不错的专科学校,却毅然放弃,年纪轻轻就闯荡江湖。老大有这样的抉择,来自他不愿意像父亲那样,一辈子当上班族,赚取仅够养家的收入。小时候的他体弱多病,父亲背着他走路往返学校两年的情景在他心里留下深刻的烙印。
凭自己积极的争取,老大进入一个需要背景与人脉才能立足的行业,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企业家,有好几种生意做。家庭方面,孩子也培养成才,正准备读研究所。二十多年商场的历练,让老大对自己有无比的自信,刚认识他的人会觉得他像流氓,为自己筑起围墙,不容易亲近。老大现在钱赚到了,却发现自己内心很空虚,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不久前老大因为有了小三,在太太要求之下两人离了婚。他说自己“一路走来,不管朋友还是另一半,即使没有一纸婚书,但还是想把这辈子的责任负完。”他也说:“自己这辈子就死在责任”;“因为有责任,总给自己很痛苦,自己又爱面子,但是就做吧!”
从离婚中检讨自己的过失,老大只是说:“男人在外做生意有很多坎坷,男人总不能在外头发生事情就找个理由,反正就是要担当”;他也提起“时间点的问题吧,刚好一个对你不好,一个对你很好”;他还说:“相处久了好像什么都变成应该,虽然付出不求回报,但不能做丈夫所做都是应该的,人都有感受,譬如当初有八个优点,两个缺点,二十几年相处下来,变成两个优点八个缺点,这就是我的感受”。
然而,老大不认为是因为付出得不到对等的回应而发展出另一段感情;他也不认为是因为工作压力大需要释放的渠道而有外遇。他说自己不是一个轻易离婚的人,自己没有提出离婚;既然对方坚持,那就做吧。他也说二十几年夫妻的相处都没有吵架,离婚时也没有吵架,其实在第三者还没出现之前夫妻间就发生问题了。
老大过去二十几年活着的聚焦点,就是为了实现小时候的想法-“赚多点钱给家人过更好的生活”,经年累月成了一副埋头苦干、努力赚钱的机器。家里虽然有父有妻有儿,却抽不出时间来营造温馨的相处,让亲情深化。事业有成后老大变得自负,然后就活在一个自己构造出来的形象中,封闭起来。老大承认,因为他所从事的行业龙蛇混杂,都是一些不正常的人,黑白两道都有,因此他每天要戴面具。
老大努力让自己符合自己要求的形象-一个具有被别人利用价值的人,以及一个有承担力、顾家、信得过的人。因此,当老大发现被称兄道弟的合伙人污蔑自己在财务上有问题时,他毫不犹豫地放弃辛苦奠下的事业,退股离开。
以观念要求自己的人,容易以观念与人相处,以观念要求别人。用这个模式与亲人相处久了,当对方做不到自己许多的“应该”和“不应该”时,会逐渐累积成为成见、偏见,心的距离就越来越大,彼此相处就硬邦邦,活在冷漠之中,最后必然要出问题。
人生路走到今日,老大发现赚到钱生命还是空虚,事业感情带来的尽是压力,活得很累,难怪他会说这辈子死在“责任”两个字。其实真相是:老大只是责任性、功能性地活在自己设计的形象中,丢失了作为人最珍贵的真情实感,变成一个既无趣又疲倦的机器。反观老大小时候,爸爸只是简单地每天背他上学,因为真情实感在,到现在忆起儿时画面时,仍然令老大感动不已。

要充实空乏的内心,抚平身心的疲困与遗憾,老大需要恢复感动与感受,用心来生活,用心来做人。

Wednesday, August 28, 2013

别让智力失控

  心慧发现自己年纪越大,胆子反而越小,而且容易紧张。她也觉得自己很矛盾,一方面认为自己冷血,从没真正爱过一个人,另一方面自己又很爱哭。
         在处理男女感情方面,心慧说只要她认为对方不对,一旦决定了分手她就不再留恋,一声“抱歉”就跟对方说“good bye”。因为觉得和前夫在一起没有希望,心慧就毅然离婚,把孩子给了前夫。她可以一年多都没联络孩子,直到孩子从话筒传来一声“妈妈”才忽然察觉到自己的妈妈身份。孩子现在已经唸高中了,然而心慧却说她只喜欢还没上小学的孩子。心慧也受不了前夫的妈妈对她投诉孩子不听话,她会生气地训孩子一番,因此即使难得有机会和孩子短暂相处,也相处得不甚愉悦。
  原本的心慧并不是这样的。
小时候唸佛教幼稚园,心慧听到经文念诵时常常不由自主地流眼泪;当她知道了伙伴人生曾经经历过的冷暖与艰辛,她也会潸然落泪。
心慧如此巨大落差的表现,全在智力的运用。
现代人为了安全感而自我保护时,智力被用来掌控外在的环境,而焦虑则如影随行,令人精神紧张,疑东疑西,结果抑制了真实的性情。小时候智力尚未发展,充满慈悲呼唤的经文赞颂,可以直接进入内心;而当人能够关注别人,一扇通往心灵的窗打开了,自然能够与人同情共感。

别让智力失控!骨肉亲情乃天所赐,可以让焦躁不安的生命安定下来。作为假日妈妈,更要珍惜难得相处的机会;而心慧现在也有新的姻缘,如果懂得忠于自己的选择,爱自己所选,去耕耘去付出,人生可以越老越快活。

Wednesday, August 21, 2013

勇气必须恢复,才能走自己要的路

  为人父母,谁不希望子女成龙成凤?而《增广贤文》中的名句:“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也已成为无数华人家庭根深蒂固的观念,自强的妈妈就是其中之一。
自强的妈妈是个长袖善舞的女强人,对宝贝儿子从小要求严苛。自强唸大学以前,傍晚五、六点过后妈妈就不允许他外出,必须在家里啃书。到现在自强虽然已经踏入社会做事,妈妈的要求依然没变,如果自强工余和朋友喝喝小酒打打球导致夜归,妈妈就会反对。
母亲严格的要求让自强考上第一学府的高中,然而高中考上后自强就开始荒废学业,没专心读书;到了唸大学时,难得住校获得自由的空间,自强好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肆无忌惮率性过生活。唸完书之后踏入社会谋生,自强曾经雄心壮志到国外闯荡一段日子,绕了个圈最后还是回到母亲身边,与母亲一起共事。
自强最遗憾的事,是从来没得到过父母亲的支持、鼓励、赞美,即使是他考高中一役,亮丽的成绩单只换来父母更高的要求。现在他和母亲共事,任何事母亲总以“不管怎么样都是为你好”要求自强服从。强势的母亲让自强变得与父母亲说话不多,更不会讲心里话,反而是朋友才有机会认识真正的自强。
事实上,自强受过高等教育,理性得到充足的开发,做事有条有理,给人留下稳重可靠的第一眼印象。然而,他也觉察到自己有个特点,遇上强势者的时候,他会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然后合理化自己所受到的影响;这样的表现久了对旁人而言,就会认为他在关键时刻经常走调。本质上其实这是勇气得不到开发所带来的后遗症。
教育子女没有放诸四海皆对的硬道理。有的话,只能说方法必须因应孩子的资质来裁定。才质优异者,在苛刻要求之下可以大放异彩;反之,才质羸弱者则在打骂之下形成怯弱畏缩怕事的人。自强虽然不属于后者,然而,也付出了代价-活不出激情,无法对自己所认定的追求全力以赴,无畏无惧,无怨无悔。

与其怪父母造成自己这样,自强不如清醒觉察到自己的惯性反应模式,别再渴望他人的认同与赞美;当考验来临时,正视令自己感受到强大压力的人,尤其是母亲,与对方有一番发自肺腑的表白。勇气必须恢复,才能走自己所要的人生路,才有足够的承担力开创自己理想的生活。

Friday, August 2, 2013

本来无缺失,何处不快乐

  静婷有个非常疼爱她的老公。然而,静婷却快乐不起来,总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
  她最大的遗憾是从没见过妈妈。一出世父母亲就离异,她和一个中度弱智的堂哥由奶奶一手带大,而父亲在外谋生,很少机会和她一起生活。从小学到中学,纯朴憨厚的奶奶每个新学年都会去学校拜托班主任,请老师多关照这个没有妈妈的孙女和弱智的孙子。奶奶的善意却让静婷感到非常尴尬,巴不得有个洞可以钻进去,免得同学们耻笑。
静婷还记得很清楚,唸三年级的时候她从普通班升到重点班,却被老师的言行深深刺伤的情景。老师告诉她,从普通班升过来,成绩已经落后其他同学了,而且她身边只有阿嫲在,因此她自己要好好努力才行。当她成功晋升排在班上前十名的时候,老师竟然在班上说:“一个普通班转来的学生已经排到前十名了,你们这些本来就在重点班的同学在干嘛?”弱智的堂哥在学校也常被其他同学欺负,静婷为了保护堂哥也常挨揍,还被同学盖布袋。奶奶偶尔会叹息说,如果静婷是个男孩子的话该有多好,有后嗣可以继承家族的香火。
童年岁月所遭受的种种委屈,影响静婷对自己的看法,很在意别人的目光。高中的时候静婷就把自己装扮成男生的模样,并且刻意避开涉及家庭情况的话题。同学当中也有人和静婷一样,在单亲的家庭成长。然而,别人却可以乐观正面,还唸到研究院。静婷也想向同学看齐,去接受没办法改变的事实,而不是把伤痛隐藏起来,遇到挫折的时候躲起来哭。然而,静婷始终做不到这些要求,丈夫也爱莫能助。
当诸多由不得自己主宰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如果钻进牛角尖里,不断追问“为什么”,将很难把郁结解开。静婷正是如此,放不开追问当初妈妈为什么要离开,为什么自己没有妈妈来爱。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上一代的恩怨,下一代无需刻意去掀开这个历史秘密。这样做不但对当事人没有任何助益,也拖累自己背上不必要到思想包袱,因此需要懂得悬置不介入。而阿嫲的爱和妈妈的爱,其实都是母性的爱,因此静婷并不缺乏坤性的爱,犹如白糖和黑糖,吃到嘴里都甜,何必对糖的颜色耿耿于怀呢?更何况静婷现在有个疼爱自己的老公,应该好好珍惜,用心耕耘,小时候作为被爱者转身成为爱的缔造者,欢乐人生其实垂手可得。
    能够醒悟自己原来毫无缺失,还有什么理由不能快乐呢?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Friday, July 26, 2013

急于摆脱不好事物的心态令你缺乏强大的心力

  外埠新娘不好当。
  来自越南的如意嫁到异乡已经十多年,讲得一口流利的中文,但她对这些年的异乡生活心里是满腹的委屈。
  如意的父母在家乡本来替她安排好结婚的对象,当如意和未来丈夫第一次见面时,感觉到对方有点嫌弃自己,婚后恐怕不会有幸福,因此毅然拒绝父母的好意,自己反而选择远嫁异乡,和一位年长她二十来岁、素昧平生的男子共同生活。
  如意说婚后老公疼爱她。为人老实的老公告诉如意,他的母亲因为和如意沟通有语言障碍而说自己儿子怎么娶了个哑巴回来。如意也补充,她怀孕时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而经常呕吐,家婆曾怀疑她是不是装出来的。如意知道家婆对自己的这番评语之后,觉得很痛苦。为了给自己空间,减少磨擦,如意决定外出创业,并且希望丈夫和自己一起。然而,丈夫却拒绝了如意的建议,留在老家,还坦白告诉她,如果他必须做出抉择,他会选择父母而不是妻子。如意满腹委屈地说:“他有四个兄弟,照顾父母的责任为什么要一个人来扛,而我自己孤单一个人从老远的地方嫁过来,举目无亲。”如意坦言她当年冒险嫁个异乡人,原因之一是想借此摆脱贫困的生活,同时帮助家人改善生活条件。
  一个人如果抱着急于摆脱不好事物的心态,行为就会轻率盲目,缺乏强大的心力面对许许多多接踵而至的考验。
  对如意而言,最大的考验在于必须接受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不同带来的冲突,因此经营异国婚姻是一辈子的锻炼。其二,来自异乡的如意虽然希望被主流社会接纳,却很在意自己来自比较落后的国家,融入的关键其实在她自己是否能够放下介怀。其三,母子之情乃天性,夫妻之情属于后天,主观单向要求公平无疑是自找罪受,不接受客观法则。
如意与丈夫虽然在不同的国度成长,茫茫人海中却共谱这段姻缘,盲婚哑嫁之下所遇上的丈夫人品老实,并且愿意给予妻子独立发展的空间,实属如意很大的福报。当初如意为了保障婚姻有幸福而拒绝接受父母的安排。然而,当自己可以创造幸福的时候,如意却觉得委屈。

幸福的新家有赖如意耐得住性子,用心来营造。

Friday, July 5, 2013

面对命运的险阻该往何处挖掘能量?

  没有人躲得掉命运的锻炼,佩钦也一样。
  二十五年前佩钦新婚的第一天,就发生大伯因喝酒而与公公打架的事,让佩钦心里头意识到婆家的成员有酗酒的问题。
  命运的考验两年前逐步启动-小叔因为酒驾发生车祸,右脑脑浆破裂而成为植物人。医生说即使抢救过来,患者恢复意识的几率近乎零,要家属决定是否要救。小叔的前妻与孩子选择放弃和承担,倒是佩钦自己于心不忍,要求医生尽力。佩钦说她与小叔认识多年,并和他曾经是同事,自己的儿子当兵时小叔也有帮忙照顾,小叔在婆家是最有资历的一个,不忍心小叔就此丢了性命。经院方抢救之后,小叔竟然奇迹般恢复意识,最后只是瘫痪在床。小叔病情稳定下来的两个月后,佩钦的丈夫被诊断出因长期酗酒而患了第二期的肝硬化,这种病目前无法治愈,只能小心保养来维持性命。
  如今面对一个瘫痪者的长期照料与庞大的医疗开销,佩钦显得很不安。目前小叔在乡下由年过七旬的公公婆婆照顾,沉重的经济压力由老人家承担。但是佩钦一想到年迈的公婆还能撑多久,万一倒下来也需要别人看护,到时候自己该怎么办?当初决定要抢救小叔的时候,自己是没料到丈夫也会接踵出现状况的。
  理智上佩钦很清楚自己需要扛起整个家的重担。然而,行动上佩钦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她想通过直销的平台赚取倍增的收入,却苦恼于丈夫因为停止工作而变得脾气不好,喜欢赌博,还对她外出做事有诸多的不谅解。
面对命运中重重的险阻,生命该往何处挖掘能量?
佩钦不自觉地掉入了恐惧与怀疑的旋涡之中,蚕食了她做事的意志力。当她的思绪围绕着:“小叔要拖多久?公公婆婆能撑多久?为什么老公会变成这样!老公能改吗?”的时候,失控运转的理性让她意识到事态的演变是不受她控制的,整个心灵因此被恐惧与怀疑占满了,自信心因而动摇了。

二十多年的共同生活,佩钦和婆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当小叔在生死一线的当儿,她本人在电光火石之间作了“什么重要”的价值抉择。作为抉择的主人,佩钦需要反复确认这是自己不忍之情使然,并且在抉择之后对自己许下承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因为这份真实的性情”。能在本源之处站稳脚跟,内心才有足够的精神能量接受考验,头脑才能发挥正面的作用,让这个锻炼提炼出创造命运的自信与见证。

Friday, June 28, 2013

经过磨炼要学会舍轻取重

  好彩妈伤心地分享在2008年金融风暴期间所遭遇的一切。
  好彩妈的丈夫在越南设厂,因为担心夫妻分开两地可能导致小三的出现,好彩妈带着孩子过去越南与丈夫一起打拼。其他股东因为不看好越南而要求退股,丈夫不但把所有股份扛下,还扩大营运规模,却不幸被倒债,又逢美国市场要求暂停货源供应,结果公司出现周转危机,并引发一连串的压力-员工抗议薪水被拖欠、供应商要求现金交易、本来要念大学的儿子结果被逼停学到公司帮忙等。
  最令好彩妈难受的是,过去情同姐妹的好友似乎有意躲开她,连自己娘家的亲人也一样,不但没有给于安慰和依靠,反而制造许多的是非。说到这些,好彩妈心中的恨意依然存在。她说现在她讨厌过去的人与事,她不想再遇见这些很现实的人,因此选择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热心待人,连和亲人来往也很表面。如果听到别人谈起念大学的课题,总会勾起她的伤痛和内疚感,因为对于儿子过去没法念大学,现在没有兴趣念,好彩妈始终耿耿于怀。
五年的苦日子挨过了,本应雨过天晴,积极乐观地过生活。然而,好彩妈却活在气愤中,这都是因为受过伤的自尊依然还痛,而这种痛是观念制造的。好彩妈自认对人热心,落难时认为别人应当给予关怀和援助,有所求而得不到所带来的打击,其实不是别人造成的。对于妈妈的看不开,好彩妈的儿子说得一针见血:“没有人理所当然知道你的状况的”。而人处于低潮的时候,特别在意别人眼中自己的形象,因此变得过度敏感,容易受伤。对人热心本是好彩妈自己性格使然,因此她说自己封闭起来不理人之后,自己很不快乐,而以前对人热心,心情却是快乐的。为了人生曾经出现过的一次遭遇而改变自己,结果不快乐,好彩妈显然在价值上也分不清孰轻孰重,这是好彩妈伤痛难消的关键。
  通过这次的经济危机,好彩妈其实得到两座金山,可是她却不在意。其一是她的儿子学到连MBA都没办法教会的人生历练-沉着应对巨大压力,阅人能力加深,以及自信的强化。这些能力都不是知识能够转化出来的,让她的儿子现在可以到世界各地去做生意。其二,本来潜藏着危机的婚姻因为大家一起共患难而凝聚力变得更强,这是许多人想要而找不到方法的苦恼。

  所谓“经一事长一智”。人生经历了磨练,器量应该变得更宽阔而不是锱珠必较,但这种转变并不是必然的。关键在于人本身有没有足够的识见,懂得舍轻取重。在这方面,好彩妈还须努力。

Friday, June 7, 2013

一味追求快感会活得很累很麻木

  爱云给人第一眼的印象是个开朗、活泼、健谈的年轻女孩,事实上那只是外表的包装罢了。
  她二十出头的时候就结婚了,对象年长她十二岁。因为男友受通缉,爱云和他过了八年东藏西躲的日子,男友临服刑前爱云选择与他结婚,她说那只是为了日后方便去探访他,心理上她觉得自己还没有结婚。
  爱云现在除了受到一纸婚约的约束之外,还被丈夫和前妻所生的两个小孩所捆绑,对目前的人生,爱云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不甘于年纪轻轻就如此糟蹋自己的青春,另一方面又狠不下心来在丈夫最惨的时刻离开;如果这样做,两个小孩该怎么办?
  爱云当初被丈夫所吸引,主要是因为她不喜欢比自己弱的男生,而男友讲话粗鲁,令爱云觉得他很有男人味。两人过着流离生活的时候,男友除了很照顾她之外,也很照顾她的家人。男友带给她一种被挑战,被降服的快感。
  喜欢刺激,通过刺激带来感官上的快乐,是一般青年人的特点。现在快感消失了,受苦的日子又看不到尽头,让爱云思想上想着逃离生活重担所带来的辛苦、不自由感受,内心才会出现挣扎,才会在心理上告诉自己,其实自己还没结婚。活在追求快感的人,行为反复多变,生命在追求快乐、摆脱烦闷的感觉中迷失,无从安顿。爱云现在仅靠最后的一道防线-义气与人言可畏来坚持,一旦生活里再次出现一个给自己带来感官上刺激的异性,这道防线可能失守。

  毅然把责任扛起来的锻炼,其实可以帮助爱云,从一个轻飘飘的生命转化成厚实稳重。有了这样的素质,人生才能有所成就。让爱云能够坚持下去的能量来自扪心的自我确认:当初的盟约不只是义气,还包含了多年漂泊生涯彼此相互扶持所培养出来的真实情感。为情而作的承诺、受的苦,这就是爱的见证。自然法则告诉我们,无论是好的感觉还是不好的感觉,都是来来又去去,如果一味追求快感,人生会活得很累很麻木。

Friday, May 31, 2013

在求爱与求肯定中失去自己

  年轻的梦龙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人生漫无目标。妈妈要他好好找份固定的工作来做,不要好高骛远,但他却不甘于这样子的要求。
  两三年前,他曾经有过梦想,要考上医学院,奈何事与愿违,两次皆高分落榜。当时他为了把试考好,每天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十点,都在补习班度过,结果冷落了女朋友,最后女友离他而去,给了他一大打击;而妈妈的愿望落空了,对他也是诸多批评。由于无法满足妈妈的期望,梦龙觉得自己愧对妈妈,因此选择自己一个人生活,减少和妈妈联络,这样子他觉得压力少一点。
  困在重重打击的阴影之下,梦龙不知如何才能走出来。
  小时候的梦龙学业非常优秀,任由妈妈根据她的理想儿子形象来塑造。到高中快毕业的时候,梦龙突然间觉得人生除了按照妈妈的要求努力读书以便金榜提名之外,还可以活得更快乐,于是整个人有如脱缰的野马一样解放了-泡夜店、交女朋友,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要考医学院的时候,梦龙理性上知道不应该谈恋爱的,但是遇上前女友的时候,梦龙有种“就是她”的感觉,结果感觉战胜理性,而人生的梦魇也就此开始。
  梦龙要快乐,但快乐却如朝露般无法持久。他目前的生活除了在直销平台上学习,分享产品之外,就没有其他内容了。他说开始时的热情很快就因为可以分享的对象没有了而减退。到底该不该去找份工作做,梦龙感到很混乱,常常放空自己发呆,沉湎于过去好的与伤痛的回忆中。
  梦龙的自尊心显然是禁受不起打击的。小时候他只要按照妈妈的要求来生活,就得到母爱的肯定;青少年时期则通过赢得友人认同和获得爱情来肯定自己;到了考医学院一役,更是亲情、爱情、功名集合起来的押注。成败与别人的认同成为自尊心的主宰,人生因而随外境而转,颠簸飘荡。步如成年之际,理性一旦意识到自己为别人而活得很压抑时,行为就走向反叛。然而,常年习惯于满足外在要求的梦龙,有机会自己作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内心一片茫然,找不到可以令自己活出激情的答案,他的动力最后只能根据感觉快不快乐来决定,空虚的心灵永远空虚。
  望子成龙的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只一味在智力上开发和知识上装备孩子,忽略意志力的培养以及让孩子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学习对周遭人事懂得关注,注入情感与行动,到头来孩子无法独立开拓人生,父母美梦成空时,如果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能够影响孩子的黄金时光已逝,还想千方百计地改变孩子,最后只会让彼此的关系越来越疏离冷淡,大家越行越远。

  梦龙的人生如果想要重头来过,需要不假外求,把当下的生活任务视为磨练,学习认真、专注、投入。过去曾经在求爱与求肯定中失去自己,当下则纯粹因为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不能放弃自己。

Friday, April 12, 2013

思想偏狭害苦了你


  开慧与一对儿女相依为命,为了生计,一年从头忙到尾,一天从早忙到晚。女儿已三十来岁,很容易胆怯,和妈妈一样都很沉默,而妈妈开慧则看得出心里有很大的压力,受过很多苦。
  当开慧娓娓道出她的人生经历时,听者无不为之心酸。
她十九岁就结婚了,但并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赌气妈妈怀疑她未婚先孕,故意嫁给谣传中的男人。婚后第三天就开始了开慧漫长的噩梦—老公爱喝酒,也爱赌爱嫖,还常常对开慧拳打脚踢。导致开慧对老公心冷下来,是老公竟然可以当儿子急病在医院抢救的时候,若无其事继续寻花问柳。发生这件事之后,开慧就和丈夫分居,但是大家还是住在同个屋檐下。开慧如此选择,因为她认为嫁鸡随鸡,而且她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然而老公的暴力是越演越烈,孩子见到父亲马上就躲开,老公可以不理开慧死活把她好像死狗般在地上拖曳。这一拖曳让开慧万念俱灰,定下心来和丈夫正式离婚。
婚姻让开慧吃了这么多苦,离婚后她独力带大两个孩子,也吃了很多苦,但是开慧从没有告诉父母亲她的真实遭遇。
我纳闷地问开慧为什么她没有这样做,开慧只是简单地回答一句“他们也没钱来帮忙”。
遇人不淑其实不是让开慧受苦的主因,主因是开慧自己思想的偏狭,加上任性与固执。妈妈纯粹是因为紧张女儿,担心女儿出事才问开慧是否怀孕,开慧却放大了妈妈对她的不信任,把谣言当真的来做。婚后妈妈把自己的积蓄给了开慧,让开慧有小本可以创业,看得出妈妈很爱护开慧,而开慧偏偏忽视。开慧以为困境需要的是钱,其实如果能在母亲的怀里痛哭一场,或者得到父亲一句鼓励的话,开慧的人生路不需要走得这么孤苦。面对老公的暴力,开慧以一句“嫁鸡随鸡,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以为自己就可以强撑下去。现在虽然已事过境迁多年,儿女也长大成人,开慧依然不愿意与子女分享自己过去的辛酸。
情要交流,情要释放。母亲不会,儿女自然也不会。开慧的女儿最后以简单的一句“妈妈我爱你”,和开慧拥抱在一起,潸然的泪水涤净彼此过去的恐惧、辛酸与孤苦。

Thursday, April 4, 2013

把吃亏当锻炼


  美黛自己开店做老板,但是一个人一脚踢到完,做得很辛苦。她很怕赚不够钱来还租金,很怕其他人加入带来的烦恼,也很怕学习要白白损失店租。
  刚开店的时候,她的旧同事表示要加盟。美黛觉得这个同事嘴巴不好,爱说是非,手脚不很干净,心里并不喜欢她。然而,因为刚开张,自己过去的客户并不知情,因此利用了这位同事,把旧客户介绍过来。
  加盟后两人的相处并不融洽。美黛说这位旧同事从原本的六四分帐进而要求七三分,还告诉别人说是她赚钱来给美黛用的。有一次出现现金收入少过账簿纪录的情况,美黛觉得对方可能是做贼心虚的缘故,所以反应特别大,最后两个人就分道扬镳了。
  美黛很生气这位旧同事单飞之后回来拉她的客户,于是打电话给对方的父亲投诉,请对方留饭碗给自己,不然会有报应。旧同事一气之下,带了自己的母亲和男性朋友来美黛的店里理论,场面火爆。
人很自然对别人要求严苛,但是对自己所作所为都觉得有自己的道理。美黛也一样,自己通过旧同事把过去的客户带过来是为了解决初开张时租金的压力,但别人这样做就不可以了。创业怕吃亏,怕给人欺负,只是被动地防范,一个人苦撑,爱面子,不懂得透过手艺的提升和服务的贴心来聚人,事业肯定越做越萎缩。
把吃亏当锻炼,是创业者必修的第一堂课。

Thursday, March 28, 2013

破茧变成火凤凰


小莉是个热心华文教学的老师,但忙与盲是她眼前人生的写照。她一心想在教学上专注,而校方却要她兼顾教学外的任务,如搞活动、宣传、行政等。现实的工作与自己的理念有落差,影响了小莉的士气,失落感让小莉生起理想工作在何方的郁闷。
当局者迷。其实小莉具有做事的才干,懂得规划,瞻前顾后,并且有好的团队精神,会关注并且主动支援别人,所欠缺的是面对事态快速变迁时不能当机立断,紧张的心情会让小莉把细节变成重要,把重要变成细节,轻重倒置。
本来小莉以为造成自己处于瓶颈状态的是因为所从事的工作不能从心所欲。其实是小莉自己事上磨练的机会不足,导致思考的深度与决断时的自信不够,局限了小莉潜能的发挥。
人有时候太过在乎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理念的要求,心态上会变得狭隘起来,会下意识地过滤外界的讯息,只想收到符合自己想法的意见,结果与机遇擦肩而过,坐失自我提升的机会。小莉的情形正是如此。她眼前的工作其实给了她一个比较全面开发能力的机会,让自己的本领更加全方位,自信通过锻炼而得到充实。小莉因为紧抓一个小点,一心只想做好自己的专业,不够开放,结果做茧自缚。
如果走错一步棋,全盘将落空。小莉需要破茧变成火凤凰的锻炼。

Friday, March 8, 2013

活出妈妈的使命


  失婚的娟娟找不到能量,让自己有足够的耐力,不怕挫折,积极地面对生活的磨练。她怀疑是不是幼时的遭遇让她走不出瓶颈。
  娟娟生于富裕之家,爸爸娶了两个老婆,妈妈是大老婆,哥哥和娟娟是妈妈所生。爸爸是个大男人,约束妈妈的自由,对妈妈常用暴力,喜欢碎碎唸,娟娟小时候不能上幼儿园,没有玩伴,只能和妈妈相依为命。
  郁郁寡欢的娟妈常一人独自哭泣。因为不想让邻居嘲笑,所以娟妈从没想过要离婚。常年的孤独与抑郁使得娟妈的肝硬化,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嘴角还流着血,抽蓄瞪眼,含恨而终。
  成长于一个不自由的家庭,娟娟离家念护士专业的时候,才感受到获得自由的快乐。爸爸也要娟娟学烹饪、插花,以便日后可以嫁户好人家。娟娟工作时如果遇到瓶颈,爸爸就会叫她回家不要做下去,直到在家呆腻了才外出找另一份工作。所以娟娟的工作平均不超过半年。
娟娟对爸爸又爱又恨,认为妈妈是被爸爸气死和害死的。妈妈病危的时候,爸爸只顾自己盆景的展出无暇过来,哥哥虽然事先得到通知,也没把握时间过来,丧事最后由娟娟自己扛起。爸爸给了娟娟一笔钱补偿娟娟的辛劳,但却在妈妈的丧事办完不久就向娟娟要回去。这笔钱哥哥认为是妈妈留给兄妹俩人的,说服了娟娟一起控告爸爸侵占。爸爸也因而对娟娟破口大骂。告父亲原非娟娟本意,最后娟娟把控诉撤了,但是两边都不讨好,和哥哥、父亲断了来往,自己也陷入情绪的谷底。
娟娟的妈妈其实是时代与自身局限的受害者。旧时代社会风气保守封建,女性很难得到平等、经济独立的地位。想要爱而得不到,婚姻不幸福;想要自由却碍于人言可畏,没有勇气走出婚姻,导致情志长期失调,最后丢了性命。我告诉娟娟,她如果真的很爱妈妈,就应该体会到她可以帮助妈妈完成她未了的这两个心愿-与父亲重修旧好;自己不怕锻炼,努力顶起一片天,自由的呼吸。
希望娟娟能好好地活出妈妈赋予的使命。有爱的承诺,就有精神的能量活出生命的姿采。

Wednesday, February 20, 2013

人口白皮书的前提需要深刻检视


  人口白皮书因为影响非常深远,有必要进一步挖深对此问题的思考。
  白皮书的焦点落在低生育率和快速老化的人口无法维持一个有活力的经济体,因此政府需要未雨绸缪,打造一个足于容纳六百九十万人口的基础设施,有计划地引进新移民。人口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箭在弦上,不得不面对的烫手山芋,源于确立经济增长为施政的统领性任务,没有经济增长,国家就会衰亡,而足够的人口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寡头追求经济增长仍是统领施政的任务吗?
  建国初期,原本四分五裂的群众经过二战的洗礼后忽然间觉醒,意识到大家不得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事实,并且认为自己必须当家作主,把一个百废待兴的地方建设成自己美好的家园,政府顺此历史的呼声相应地提出一个生机勃勃的经济建设事业,吸引人们支持和参与,经济建设因而成为建国的统领性任务,这个共识是在历史的自发性主导下形成的。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们已迈入富裕国家的行列,经济增长作为治国的首要任务是否已上升成为不容置疑的信仰?让我们借镜20世纪西方最耀眼的思想家之一-奥尔特加(Jose Ortega Y Gasset, 1883-1955)的眼光来检视这个观点。
  奥尔特加最负盛名的著作《大众的反叛》(The Revolt of the Masses)发表于1921年。此书于20世纪的意义,被评为相当于18世纪的《社会契约论》和19世纪的《资本论》。奥尔特加指出:“生活资源的富足和过剩有利于人的生存”是个幼稚的信念。事实恰恰相反:一个过于富足的世界会自生自发地造就畸形的、品性不端的人类生活形态,并称这类人为“大众人”。他们有着严重的自我封闭,唯一关心的是自己生活的安逸与舒适,视之为自然权利;并且志得意满,不愿意倾听他人,不愿意将自己的意见提交裁判;此外还要干涉一切,强制推行自己的观点,不惜诉诸暴力来捍卫自己认为应该拥有的权利。奥尔特加的“大众人”不是根据社会阶级、教育程度、职业性质来划分的,因此他认为即使在传统的精英群体中,也充斥着这类型的人。
当“大众人”形成潮流,进而主导社会的时候,构成文明的要件-礼仪、条规、理性、正义等就会毁弃,有序的公共生活无法维持,人类的生活将全面萎缩,由充裕变成匮乏,变成一种真正的衰败没落。
奥尔特加的洞见在于指出:一味追求财富与物质的增长必然导致人在素质上的异化和堕落,最后造成文明的衰亡。他的远见在一百年后的今日,正大规模地在世界各地找到许多有力的证明。
其一:经济层面上许多国家正不约而同地排队朝向奥尔特加所言的方向进发,而领头羊正是率先富裕的欧美国家。公共权力被社会精英的私心私欲操控,引发世界经济大衰退,贫富两极化反因富起来而变得更加严重。政府的作为仅仅限于避开当前的困难与冲突,无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群众也不愿意调整好逸恶劳、重权利轻义务的态度,以及奢华浪费的生活形态。
其二:社会层面上繁衍下一代本来是一种物种本能,根本无须威逼利诱。这项本能在医药科技发达、经济富裕的年代,按常理应该因为生活素质的提升而大量繁殖下一代才对,现在却在富裕社会成为许多政府头痛的问题,反映人在生活形态方面、情感面以及精神面都出现了奥尔特加所言的极端变异。
罗马帝国的启示
  以维持经济活力来为人口替代政策护航,这样做究竟是福是祸,历史上曾经发生在罗马帝国的情形值得成为我们的借鉴。
  凯撒当年想要打造一个超越城市国家模式,各式各样庞杂的民族团结在一起,并对罗马效忠的社会实体。每个族群既是国家积极的成分,同时又是国家消极的成分(仅仅作为社会性的构件),最高的权力仅限于少数人手中,其余的如奴隶、同盟者、外邦人、殖民地居民等,只是国家的臣属,族群之间的隔阂和陌生感没有消除。当罗马帝国受到威胁的时候,根本无从指望民众发扬爱国精神,只能以行政和军事措施来自卫。罗马帝国最后由盛而衰的关键在于:素质低的外来移民逐步构成罗马帝国的官兵,进而成为皇帝,罗马帝国也就名存实亡了。其二,强盛时滋生的奢侈生活方式,让货币贬值,生产力下降,无法负担帝国挥霍无度的生活。另外,罗马人赖以崛起的素质,如勤劳节俭、自觉将个人利益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诚信守约、务实求真等,随着财富的增多和外来思想的涌入,在政治观、家庭观、生活观各方面都产生急剧的腐化,加速了罗马的衰亡。
目前生活在我们这块弹丸小岛上的不同族群、不同国籍人口比过去更加庞杂。如何让大家和谐共处,以维持有效的公共秩序,并在长远上整合在一起,这是个当年强大的罗马帝国也曾经尝试过,但最后惨败的梦想。我们去年就发生一宗中国籍巴士司机集体罢工的事件,一举打破新加坡近三十年没有工潮的记录。扩大基础建设以容纳更多的人口不是坏事,反对者少,关键在于人口增加之后不同群体之间的隔阂和冲突,我们有什么软实力来调和,甚至整合在一起?我们比罗马帝国更有把握的理据在那里?
社会活力的衰竭比人口老化更可怕
奥尔特加也指出:推动着人类命运的是自发的社会力量,如果国家对一切自发的社会力量越俎代庖,等于取消历史的自发性。这样做有两个代价:
第一:任何时候,只要大众怀疑自己遭受了什么厄运,或仅仅感到了某种强烈的冲动,那么对他来说,最大的诱惑无疑就是简单地按一下按钮,开动法力无边的国家机器,就可以持久而稳当地获得一切而无须努力、奋斗、疑虑和冒险。
第二:自发的社会行动如果屡遭政府干预所打断,则整个社会不得不为国家而存在,个人不得不为庞大的政府机器而存在,当社会的活力耗尽之后,社会实体随即开始解散。
奥尔特加的警告正是我们真正危机之所在。
承载经济活力的基石是社会活力与凝聚力。人口问题是寡头追求经济增长(GDP主义)必然产生的后遗症。把结果颠倒看成是维持经济发展的要素,思维上犯了倒果为因的谬误,在问题的解决上因为没有对症下药,不但造成社会分化,更严重的是坐失应变的良机,最后大家一起付出惨重的代价。
世界知名的盖洛普咨询公司(Gallup Consulting)去年曾发表过一份涵盖全世界160个国家的调查报告,发现新加坡总人口的就业率(Payroll to Population Employment Rate)虽然居世界领先的位置,然而仅34%的新加坡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富有朝气(thriving),和非洲的安哥拉以及中美洲的危地马拉相等。为何高就业率没有让国人感受到生命具有活力?盖洛普的解释是:因为75%的新加坡人在职场上不是处于疏离状态(not engaged),就是处于自发性疏离状态(actively disengaged),在工作上照章行事,缺乏热情与活力;其二:64%的新加坡居民在日常生活里没有情感(无论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名列全世界最高。当个人的存在仅是一台庞大的经济机器下的构件时,人的地位实际已下降成了人力资源,盖洛普的发现也就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了。
生命会老化是自然规律,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奥尔特加所言中的因富裕而带来的生活形态的异化以及被效益导向的公共行政所抑制的社会活力。国家的持续性发展需要均衡的公共行政力量和社会活力,而社会活力要靠朝气蓬勃的生命来支持;生命有了朝气社会自然富有创造力,就有充沛的能量回应各种挑战。
第一代的政治领袖从动荡的历史中找到一个把四分五裂的群体团结在一起的理想事业,以卓越的表现完成他们的历史性使命。我们期待现在以及未来的政治领袖效仿前人,应当下变动剧烈的时局、焦躁不安的民情民心,深刻地确立一个让群众心悦诚服、紧密团结在一起的新使命、新事业。